中國已經進入環境保護大發展的黃金時代。2030年對減緩全球氣候變化具有重要意義的碳排放将實現達峰,2035年将實現建成美麗中國的宏偉目标,中國生态文明建設進入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态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綜合治理、系統治理、精準治理離不開科學的診斷、分析、設計、規劃和技術手段。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建設生态文明,比以往任何時候更需要科學技術的支撐。

劉毅緻辭
環境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應用型學科,減少排放、減輕污染、減緩變化,是環境學科研究的核心議題。生态環境保護既是一個專門的工程技術問題,也是一個涉及經濟增長和社會治理的複雜系統問題。同學們經過幾年的學習和積累,應該已經比較紮實地掌握了感興趣的特定專門領域的理論、方法和專業技能,還應該比較系統地認識環境學科知識圖譜和發展脈絡,主動地學習了解理學、工學等相關領域科學技術的最新進展,以及經濟、公管、法律、曆史、政治等人文社科領域研究方法與觀點,從而使自己具備更好地綜合運用本學科和跨學科知識來解決實際複雜環境問題的能力。
希望來自全國82所高校科研機構的參會同學們,充分利用好這次學術論壇機會,深入學習交流,碰撞出理想的火花、思想的共鳴,結交事業的夥伴、結交真摯的朋友,取得實實在在的收獲和進步。

開幕式現場
特殊的日子,要特别提及一位前輩,水工業分會的第一任理事長、beat365教授許保玖先生。許先生10月15日因病逝世,享年103歲。前天在北京為許先生隆重舉行了追悼會。今年9月10日教師節時,我去看望許先生,先生第一次總結生平三大貢獻,集中體現了先生精神理想和終身追求。與在座各位分享。
1. 首先提出水工業理念——水業鼻祖。許先生敢想敢做,不墨守成規。上世紀90年代,許先生提出“水工業”理念,明确了水工業的概念和内涵,論證了與水工業相依托的學科及其學科體系,突破了傳統意義上的“土木工程”和“三廢治理”之間的局限,極大地促進了污水行業的産業化和市場化,促進了污水處理工藝技術的裝備化和智能化,引領了國家污水治理行業的大發展,支撐全國水環境保護事業的大發展。
2. 研制第一台混凝攪拌機教具——工藝設計大師。“隻有想到的事情才有可能做到,想不到的事情一定做不到。”許先生動手能強、注重解決實際問題。60年代自己設計研制出無級變速混凝攪拌機,100多個零件圖紙和總裝圖,填補了當時國内大學水處理教具空白。
3. 交叉複合型人才——跨界先生。許先生做到了終身學習、意志堅強。2017年,99歲高齡時還編寫了一部曆史類書籍——《中國的皇帝和皇帝的開國與治國——各數理化功力模式說》。許先生手書34萬字,将曆代皇帝的開國與治國的經驗教訓總結為“數貴”、“理人”、“化力”三個方面的能力。
今日舉辦之博士生學術會議,青年學子齊聚線上線下,“交流碰撞啟創新之路,厚積博采成一家之言”,就是對許先生表示的最高的敬意、對先生在天之靈最好的慰藉。以此與在座諸位老師和同學們共勉,希望我們共同緬懷先生之大義大德大學問,學習許先生心懷國之大者,報國奉獻之崇高品德,不唯上隻唯實之科學精神,孜孜以求、終身勤勉,心系國家發展和生态環境保護事業,為生态文明建設貢獻更大力量!
以此深刻緬懷許先生,并預祝本次全國環境博士生學術會議取得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