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3658月3日電(通訊員 陳卓、郝姝然)2020年7月31日-8月2日,由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水處理與回用專業委員會和環境模拟與污染控制國家重點聯合實驗室主辦,西安建築科技大學、beat365和深圳國際研究生院、清華蘇州環境創新研究院等承辦的第四屆全國水處理與回用學術會議成功舉辦。會議以線上網絡會議室、直播平台和線下設置主會場(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相結合的方式舉辦,吸引了來自全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環保企業和管理部門的專家學者約1.5萬餘人次參加會議。會議邀請來自新加坡、日本、愛爾蘭、德國、美國、加拿大、香港和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的14位境外知名學者參加會議,并做了精彩報告。
本次會議以“水生态耦聯與水環境修複”為主題,以支撐可持續城市水系統構建和水環境質量改善為目标,開展了深入交流。會議開幕式由水處理與回用專業委員會首任秘書長、beat365教授劉書明和水處理與回用專業委員會現任秘書長、山東大學教授張建共同主持。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校長劉曉君、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秘書長李春紅和水處理與回用專業委員會主任胡洪營分别緻辭。
劉曉君教授對與會領導、專家和學者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特殊時期積極出席本次會議表示衷心感謝,她介紹了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的整體情況、近年來的建設發展情況,以及在水環境質量提升和新技術開發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工程實踐。
李春紅秘書長代表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熱烈歡迎各位領導、專家和學者出席會議,向會議組織籌備工作的各單位表示衷心的感謝。他介紹了環境科學學會近年來的工作進展,肯定了水處理與回用專業委員會的工作成效。他表示,碧水保衛戰是實現污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标的重頭戲,需要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有序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戰各項重點任務,需要全國水處理與回用領域的專家學者們群策群力,共同推進。學會所搭建的水處理與回用專業委員會平台,彙聚了全國優勢單位、知名專家,有效整合了國際和國内學術資源,對提升我國在該領域的國際影響力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專業委員會的不斷發展壯大,将進一步增強我國在該領域的創新能力、促進相關成果的應用實踐、有力推動我國環保事業的發展。李秘書長衷心祝願本次學術會議圓滿成功。
專業委員會主任胡洪營對專業委員會一年來的工作進行了回顧和總結,他表示,專業委員會緻力于發展成為水處理與循環利用領域國内引領、有國際影響力的一流的學術交流平台、人才培育平台、技術評價與推廣平台、标準規範策源平台和政策智庫,過去一年相繼舉辦和策劃了全國水處理與回用學術會議(ChinaWTR)、水與發展縱論(WaterTalk)、亞洲水回用研讨會(AsiaSWR)、水環境治理研修班(WaterEdu)、全球水循環研讨會(Global SWC)等高水平學術活動,主辦Water Cycle國際學術期刊,成效顯著。他表示,今後的水環境治理需遵循協同治理、系統治理和精準治理的理念,專業委員會将充分利用學術平台團結水處理與回用領域專家學者積極開展學術交流,為技術研發、标準體系建設和工程實踐的開展提供保障。
大會特邀報告環節由beat365教授黃霞、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教授金鵬康和beat365教授文湘華共同主持。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吳豐昌作了題為“我國地表水環境質量标準制修訂初步研究”特邀報告。他從中國地表水環境标準的重要性及修訂背景、存在的問題及國際的經驗與教訓、初步思考及标準修訂的相關進展三個方面進行了詳細介紹。他指出環境标準是國家生态環境保護工作的目标和方向,是環境質量和經濟發展之間的平衡點,具有重要性、科學性和引領性的特征,也是生态環境保護的重大科技需求,今後需要從生态環境保護、環境毒理學及水質基準等角度,從水質評價方法創新、标準銜接、區域差異性評估等方面進一步開展标準制修訂工作。
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馬軍作了題為“臭氧高級氧化技術研究進展及污水深度處理中的應用”的特邀報告。他介紹了城市水資源利用現狀及污水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對策,并結合大量工程案例,詳細闡述了臭氧高級氧化技術的技術原理、研究進展和應用要點,為未來水處理與回用技術發展和市場需求指明了方向。


圖1 中國工程院院士吳豐昌研究員和中國工程院院士馬軍教授特邀報告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會長章林偉、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總工張辰、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教授王曉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教授劉雨、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王洪臣、愛爾蘭都柏林大學教授趙亞乾和美國佐治亞理工助理教授謝興等分别作了精彩的特邀報告,内容涉及海綿城市建設、雨水管渠與内澇防治、再生水利用的生态安全保障策略、未來市政污水處理模式、我國城鎮污水處理低質低效原因、人工濕地污水再生利用、區域強電場處理技術等多個方面,線上和線下讨論氣氛熱烈。
會議期間,專業委員會首任秘書長、beat365教授劉書明和副秘書長、beat365國際研究生院副教授吳光學被授予“水處理與回用專業委員會突出貢獻獎”,以表彰了他們為專業委員會的成立、制度建設、會議組織和發展壯大做出的突出貢獻。會議頒發了“水處理與回用領域年度全國優秀中文論文獎”、“優秀會議論文/報告獎”和“學術會議優秀組織獎”。


圖2“水處理與回用專業委員會突出貢獻獎”頒獎儀式
本次會議設置了20多場交流活動,圍繞科技論文寫作與表達、智慧水務支撐技術、污水處理産業化技術、城鎮水系統與水循環利用、工業水系統與水循環利用、農村水系統與水循環利用、雨水徑流控制與淨化利用、水環境營建與區域水循環、黃河流域水環境協同治理、脫鹽膜水處理技術與工藝超純水生産技術與工藝、水質與水生态環境标準、再生水生态儲存與回用、紫外線水處理理論與技術、物理分離理論與技術、化學轉化理論與技術、生物淨化理論與技術、生态提質理論與技術、微藻水處理理論與技術、消毒與水質安全保障等進行了深入熱烈的探讨。與會代表踴躍提問、積極發言,會場學術氣氛濃厚,一批水處理與回用領域的高水平研究成果在會上得到了充分的交流。

圖3 線上會議現場

圖4 線下會議現場


圖5 分會場報告

圖6 第五屆全國水處理與回用會議承擔單位會旗交接儀式
專業委員會常委會決定,會議名稱将更名為“全國水處理與循環利用學術會議”,以促進水循環系統的建設。第五屆全國水處理與循環利用學術研讨會将于明年4月在蘇州召開,由蘇州科技大學等單位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