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3652月23日電(通訊員 趙宇、李擘、黃韻清、張穎)新學期正式上課第一周,beat365共開設線上課程58門,包括本科課程32門,研究生課程26門,其中中文課程14門、全英文課程12門;在全院教師和教務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各門課程進展順利,師生反饋良好。
beat365強化落實學校“延期返校、正常教學、發揮優勢、保質保量”的要求,在院疫情防控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和周密部署下,教學辦公室繼續堅持與每日上課的教師逐一溝通、确認落實教學安排,深入課堂提供幫助,并組織協調助教助管團隊,确保國内外學生順利進入課堂。老師們遵照學校的要求,積極探索适合在線教學的方式方法,可謂“八仙過海,各顯其能”。每天老師們都在不斷學習在線授課技術,在微信群中熱烈讨論在線課程遇到的問題和困難,交流經驗,切磋技藝,形成了beat365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網絡教學軟件的操作技巧是大家關注的首要話題。在學校部署了網絡教學安排之後,張潇源、董欣等年輕老師就積極學習掌握雨課堂、騰訊會議、zoom、錄屏軟件、spotlight等網絡教學工具,并與大家分享。每次上課結束後,大家都在微信群裡交流授課經驗。例如,陸韻老師發現網絡教學過程中PPT切換時會有停頓,導緻學生需要退出重新進入,建議其他老師應事先把全部授課内容合成一個PPT。趙明老師則提醒大家同時開雨課堂、騰訊會議、ppt、視頻播放器等多個軟件時容易死機,應注意更新硬件。劉建國老師為了講好《固體廢物控制工程》研究生課程,還特意申請到辦公室上課,以保證網絡不出意外和周邊環境安靜。
無法面對面教學,缺乏師生的情感交流是老師們在雲端教學過程中發現的一大挑戰。王慧老師在開設《環境危機與生态重建》新生研讨課時,覺得 “因為看不到學生,缺乏眼神交流,心裡會覺得有點空”。楊雲峰老師在用英語授課時發現語言壁壘在遠程交流上比較明顯,同學們反應不快。針對這些問題,各位老師踴躍發言,集思廣益。采用視頻教學是加強網絡教學時師生交流的重要手段。左劍惡老師和大家分享了之前拍MOOC時的經驗。李俊華老師、董欣老師則分享了同時打開多個窗口,用PPT、微信、視頻三者同步直播的經驗,幫助大家更好地和學生們溝通交流。餘剛老師還結合大家的經驗分享和自己四門課的教學實踐,總結出了不同類型的課建議采用的不同在線教學方式。劉雪華老師在結束了一周三門課的教學後說,“能參與到這次特殊時期的特殊教學方式活動中,感覺很興奮也非常努力,希望能有很好的教學效果,現在成功了還是挺欣慰的”。
中青年教師在授課教師群裡紛紛交流心得,老教授們也不遑多讓。李廣賀教授周一、周二連續兩天上了三次課,包括研究生課程和本科新生研讨課。高強度的課程,積極的态度赢得老師和同學們的一片贊譽。王洪濤教授的《基礎地質學》有120名同學,課後學生的積極反饋讓王老師放下了心,“這門課很有趣,自然科學和人文曆史相結合”,覺得“地質課很神奇”。年逾古稀的施漢昌老師采用了雨課堂和騰訊會議結合的方式講授《廢水生物處理的數學模型與新技術》,效果很好。施老師表示:“學生反映總體還不錯。俗話說‘老狗不學新戲法兒’,古稀之人也被疫情趕上架講網絡課程,也是一次十分奇特的體驗。”作為他的助教,我院青年教師邱勇表示,“施老師年過古稀仍一絲不苟執鞭網壇,作為施老師的學生這麼多年,看到施老師認真對待學生的愛心和熱心一點都沒有變化,真可謂‘老當益壯,甯移白首之心’!”

圖1 施漢昌老師年逾古稀仍積極戰鬥在網絡教學第一線
在掌握了教學軟件基礎使用技能後,對教學工作精益求精的老師們就有了更高的要求。周三上午,王書肖老師采用“騰訊會議+雨課堂錄屏直播”方式講授《大氣污染控制工程(含實驗)》課程。“剛開始對着屏幕講課還是有點不習慣,很快就進入狀态了”。同學們的上課積極性很高,各互動環節參與度均達83%以上,課後多位同學繼續與王老師進行了實時在線答疑。王老師說,“由于有雨課堂的數據,對大多數學生的了解程度比實體課堂還是要好,我也有點直播‘上瘾’了!”郝吉明院士在全程聽取了本次課程後予以充分肯定,“感覺書肖這堂課很成功,進展順暢,師生交流頻繁,同學們響應活躍。遺憾之處師生感情交流受到影響,同學們難以感受老師的熱情、啟發式表情。非常良好的開端。”為了彌補這個遺憾,在周五上第二次課時,王老師通過騰訊會議共享屏幕并結合荷塘雨課堂錄屏直播的方式進行授課,在布置預習任務時用了MOOC課程。這樣同學們既可以看到PPT中的内容和動畫,也可以看到老師本人,感受到老師的熱情。肖勇之同學說:“經過老師和同學們多次的嘗試和調整後,線上授課的方式已經趨向于穩定和成熟,老師和助教們辛苦了!同時也希望雨課堂的功能能夠進一步完善,方便大家的工作和學習!”

圖2 《大氣污染控制工程》的預習内容測試、授課闆書及課程讨論反饋
黃霞教授是beat365首位開設MOOC(慕課)課程的教師,在周三第一次上課時她就采用了雨課堂+騰訊會議+MOOC相結合的方式講授《水處理工程》。同學們反映該課堂語速适中,聲音清楚,畫面清晰;雨課堂選擇題、投票、主觀題投稿、彈幕生成詞雲等功能的合理利用,充分調動了課堂氣氛;黃老師還在課間解答了同學提出的問題。上完課的黃老師興奮地說道。“很高興MOOC視頻終于派上用場了。雨課堂這種通過問答和學生互動的模式感覺很不錯,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雖然看不到學生,但可以通過學生答題感受到學生的積極參與。”我院教授兼深圳國際研究生院副院長左劍惡老師評價道“黃老師的課講得很順暢,各種網絡技巧都用上了,同學們的反應也很積極!”。beat365主管教學的副院長吳烨表示:“水處理和大氣污染控制兩門課擁有MOOC這一獨特資源,能用上就是為線上教學錦上添花了!”

圖3 黃霞老師充分利用MOOC課程資源來豐富網上教學
同時開課的國家級精品課程《環境監測》由餘剛老師講授。課程剛剛開始,餘老師結合時事熱點話題“發熱病人進入醫院首先應該幹什麼”來引入“監測”的概念,強調監測的重要性,并且采用雨課堂強調重點的功能,對區域環境狀況進行分析,逐步推進監測指标的概念。授課過程中,餘老師通過發布習題的功能來“監測”學生學習情況,答題錯誤率為零,說明授課達到了預期效果。随着下課鈴的響起,餘老師準時結束了課程,同學們紛紛在線表示感謝。

圖4 餘剛老師通過對比時事熱點等手段引入“監測”概念
面向留學生的全英文課程也是beat365教學工作的一大亮點。《危險廢物處置技術》是一門由李金惠老師開設的全英文課程,選修課程的國際學生衆多,Rida就是其中一位,在課程結束後,她談到:“Keeping in mind the testing times that China is going through, the setup of Rain Classroom and Zoom works wonders for students to be able to communicate with the professor from different parts of the world. It's a novel experience for majority of the students to take online classes, and Tsinghua has made commendable efforts to make it a smooth and user-friendly one. In my opinion, the system works better than I had initially expected. The live online interaction with professors bridges the huge gap of not being able to attend a conventional class and makes student-to-teacher communication much more interactive and livelier.”而同時上課的中國學生張上則表示除了雨課堂的随堂功能之外,她還非常喜歡雨課堂的課程回放功能,對于課程中仍有困惑的問題,我可以通過課程回放的功能進行再次學習和複習,有效地鞏固了知識。

圖5 中外學生在不同時區同上一堂《危險廢物處置技術》課
本周備受關注的一門課程是《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這是面向全校的選修課,有近400人進入課堂,創造了beat365網絡課堂同時聽課人數最多的記錄。第一講由beat365杜鵬飛老師主講,他采用了雨課堂+ZOOM的方式,無論是教師授課技能還是網絡條件都經受住了考驗。剛開始還出現了一個小插曲,有個四川學生的麥克風一開始沒有靜音,他的家人也在邊上旁觀,驚呼了一聲“勒個課不得了,快400人喽”,課堂上頓時笑倒了一大片。之後的教學過程比較順暢,借用杜鵬飛老師的一句開場白“心若安定,萬事從容”,也可以用來做這幾天全校師生沉浸于教學的一個寫照吧。
特殊時期的清華雲課堂,打破了空間局限,傳承了清華在任何情況和困境下都堅持教學、堅持學習的精神。有的老師被隔離在外地無法回京,有的老師在國外與國内有時差、實時交流有困難,不少年長老師原本不擅長網絡,即便如此,大家還是想方設法學習新技能,在特殊時期,用特殊渠道,繼續傳遞beat365“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知識傳授”三位一體的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