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不再支持您的浏覽器,360、sogou等浏覽器請切換到極速模式,或升級您的浏覽器到        更高版本!以獲得更好的觀看效果。關閉

新聞

首頁 > 新聞 > 學院新聞 > 正文

學院新聞

環境論壇第78講中國PM2.5污染防治及當前中國水環境形勢及應對策略

beat3652015年10月22日電(通訊員 金欣欣)10月22日,清華環境論壇第78講在第九屆全國博士生學術會議暨環境科學與工程新理論、新技術研讨會開幕式上舉行,beat365郝吉明院士和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王浩院士分别作學術報告。報告由beat365院長助理吳烨教授主持,上百名來自全國多所高校的博士研究生聽取了報告。

郝吉明院士的報告為《中國環境空氣PM2.5污染的防治》。報告中,郝院士指出中國大氣環境質量受多介質過程驅動和調控,高顆粒物濃度地區新粒子生成具有獨特現象,氣态前體物與直接排放的一次顆粒物發生非均向界面反應,生成二次無機/有機顆粒物。目前的研究部分解釋了二次顆粒物急劇升高的非均相反應機理,并改進了WRF-CMAQ模式,提出了SOA生成和老化模拟的機制及參數,發展和完善了多污染物協調控制系統分析方法。郝吉明院士指出,“十二五”期間我國大氣污染控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多種原因導緻目前中國大氣污染形勢依然嚴峻,我國污染物減排進入了攻堅期和深水區,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和氨的排放都要得到進一步控制。需要通過加速轉變發展模式,積極推動我國能源生産和消費革命,進一步推進移動源污染防治。此外,郝院士還提出,要科學推動城鎮化,從而帶動環境空氣質量的改善,要加快生态環境監測網絡建設,用科技創新引領精準高效治霾,同時推動多污染物協調控制與資源化。

圖為郝吉明院士作報告

王浩院士作了題為《當前中國水環境形勢及應對策略》的報告。報告中,王院士首先分析了當前中國面臨的嚴峻水環境形勢,指出近些年中國水環境質量雖有所改善,但仍面臨全國各流域水功能區污染負荷超載,地下水污染由淺層向深層滲透、由城市向周邊蔓延等問題,近岸海域水質污染日趨嚴重,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帶來的污染呈加劇趨勢,所以未來水環境保護任重道遠。王院士指出中國水環境問題的解決方案不足,存在污水排放标準不适應中國國情,違法排放成本低,缺乏激勵機制,污水處理效率較低,總量控制缺乏系統性設計等問題。最後,王院士提出了解決中國水環境問題的幾點策略,要控制流域水循環的污染物總量控制,建立環境倒逼機制,通過建立城市全過程污染防控模式來降低對流域水循環的幹擾,提高污染排放标準,使城市污水處理廠向分散化、小型化轉移,關注非常規污染物,加強突發性水污染的預警與應急能力,建設城市生态文明。

圖為王浩院士作報告

郝吉明院士是中國工程院院士、beat365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首批特聘教授、現任beat365環境科學與工程研究院院長,主要研究領域為能源與環境、大氣污染控制工程。

王浩院士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資源所所長、教授級高工,主要從事流域水循環基礎理論和水資源配置理論方法的研究和應用工作。

供稿:研團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