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不再支持您的浏覽器,360、sogou等浏覽器請切換到極速模式,或升級您的浏覽器到        更高版本!以獲得更好的觀看效果。關閉

新聞

首頁 > 新聞 > 學院新聞 > 正文

學院新聞

“全球變暖研究之父”詹姆斯·漢森做客清華環境論壇談能源與氣候變化


beat3652015年12月23日電 (通訊員 梁春生) 12月22日下午,被譽為“全球變暖研究之父”的美國科學院院士、前美國宇航局戈達德航天研究所(GISS)所長、哥倫比亞大學兼職教授詹姆斯·漢森(James Hansen)做客清華環境論壇第83講,作了題為《氣候變化與能源:後代人與自然的公平如何實現》(Climate Change and Energy: How Can Justice Be Achieved for Young People and Nature)的學術報告。中國工程院院士、beat365院長賀克斌教授與地學中心主任宮鵬教授共同主持論壇,100餘名師生聽取報告。

詹姆斯·漢森教授作報告 高曉娟 攝

報告中,漢森教授指出當今全球氣候存在尚不确知的全球危機,需要快速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然而目前人們并沒有去追求技術可行、經濟合理的解決之道,這将導緻當代人給後代人、北半球給南半球、人類給其他物種帶來的不公平。在分析了世界碳排放的情況後,漢森教授展示了一些物種滅絕、冰川瓦解和海平面上升的實例。他提到剛剛結束的第21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聯合國氣候主席克裡斯蒂娜·菲格雷斯(Christiana Figueres)表示巴黎氣候談判無法達成全球碳定價,但是很多大型跨國企業和石油巨頭等呼籲推行碳定價以刺激在低碳能源方面的投資。碳定價将促進電力企業和工廠的經營者轉向更清潔的能源或者購買能效高的設備。漢森教授認為,應對氣候變化需要推行碳稅和發展核能。

詹姆斯·漢森教授1941年生于美國,1981—2013任美國宇航局戈達德空間研究所所長,此後擔任哥倫比亞大學兼職教授,并主持氣候變化、認識與應對項目。漢森教授是氣候變化領域的先鋒學者,全球最有影響力的氣候學家之一,被尊為“全球變暖研究之父”。1974年開發出NASA第一代全球氣候模式, 1981年在Science發表的文章首次使公衆意識到了人為排放的溫室氣體對氣候産生的重要影響,并成功得預測了氣候變化的趨勢。1988年他在美國國會為氣候變暖作證,在全球産生了廣泛的影響。他1990年獲得NASA總統卓越貢獻獎、2010年獲環境與可持續發展蘇菲獎(“諾貝爾環境獎”),2006年被《時代周刊》評選為“全球最有影響力的100人”。此外,漢森教授還積極推動公衆對氣候變化的關注,著有大量科普文章和著作。

供稿:研團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