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不再支持您的浏覽器,360、sogou等浏覽器請切換到極速模式,或升級您的浏覽器到        更高版本!以獲得更好的觀看效果。關閉

新聞

首頁 > 新聞 > 學院新聞 > 正文

學院新聞

環境學術沙龍第349期:黑碳的混合狀态及其在氣溶膠-氣候變化相互影響中的作用

beat3652017年6月7日電(通訊員 張芬芬)6月2日上午,美國路易斯安納州立大學市政與環境工程系助理教授張宏亮博士做客環境學術沙龍第349期,作了題為《黑碳的混合狀态及其在氣溶膠-氣候變化相互影響中的作用》(Black carbon mixing state and its role in aerosol-climate interactions)的學術報告。本次沙龍由大氣污染控制教研所助理教授邢佳主持,15名師生聽取了報告。

張宏亮博士作報告 張芬芬 攝

排放到大氣中的黑碳顆粒物與其他組分相互作用,通過光的散射和吸收影響大氣環境。為了研究不同混合态黑碳的輻射效應及對氣候變化的作用,張宏亮博士研究團隊基于中尺度空氣質量模型WRF/Chem和UCD/CIT模型開發了一種具備源、粒徑及組分識别的模型SOWC(Source-oriented WRF/Chem)。研究發現黑碳的混合态在氣候變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對全球變暖的作用僅次于CO2。通過對加州地區一次重污染過程的模拟發現,在大氣中氣溶膠與氣象相互反饋作用下,黑碳的吸光特性使得地表1%的輻射發生了變化,同時SOWC模型能夠更準确的預測來自柴油發動機的疏水性顆粒物的光學特性。張宏亮博士還對未來氣候變化的模拟研究,棕色碳(BrC)以及中國區域黑碳的研究前景進行了展望。講座結束後,張宏亮博士與到場的師生進行了深入的溝通和交流。

張宏亮博士2012年5月獲得美國德克薩斯A&M大學博士學位,随後在美國加州福尼亞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張宏亮博士目前主要從事大氣污染物源示蹤模拟方法、污染與氣候變化相互作用等。

供稿:研團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