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不再支持您的浏覽器,360、sogou等浏覽器請切換到極速模式,或升級您的浏覽器到        更高版本!以獲得更好的觀看效果。關閉

新聞

首頁 > 新聞 > 學院新聞 > 正文

學院新聞

環境學術沙龍第351期:氣候變化下清潔生産如何幫助政府、企業、大學和社會應對挑戰?

beat3652017年06月19日電(通訊員 叢薇)6月12日上午,美國田納西大學教授Donald Huisingh做客環境學術沙龍第351期,做了題為《清潔生産的發展史:氣候變化下清潔生産如何幫助政府、企業、大學及社會應對挑戰?》(A Brief History of Cleaner Production: How will CP help us to meet the Challenges of Governments, Businesses, Universities, and Societies in the Context of Climate Changes?)的學術報告。本次沙龍由環境管理與政策教研所石磊副研究員主持,20餘名師生聽取了報告。

Huisingh教授從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源起展開,介紹了污染預防支出(Pollution Prevention Pays)的理念和實踐。1983年第一個污染預防工業技術咨詢中心成立,并很快在美國50個州以及加拿大多個省得到推廣,1987年第一個污染預防支出項目在瑞典成功實施,既幫助企業改善了環境,也為企業節約了大量成本。Huisingh教授還介紹了美國、瑞典、挪威等大量污染預防和清潔生産的成功案例,展示了環境保護的層次體系,最核心的是生态設計,其次是源頭減量、内部循環、開環式循環,最後才是命令控制。當前,環境“危機”給我們帶來的既有“危”險,又有“機”會,作為研究者,需要轉變思路,注重源頭預防和清潔生産,共同應對挑戰。

Donald Huisingh教授是SCI期刊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的創刊主編,目前就職于田納西大學安全和可持續發展環境研究所,是清潔生産和可持續發展領域的資深研究者,從事工業生态學研究和教學40餘年,其研究主要涉及城市與工業生态學、生命周期分析,污染預防與生态效率等,發表相關論文300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