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不再支持您的浏覽器,360、sogou等浏覽器請切換到極速模式,或升級您的浏覽器到        更高版本!以獲得更好的觀看效果。關閉

新聞

首頁 > 新聞 > 學院新聞 > 正文

學院新聞

beat365劉雪華課題組在高影響國際期刊《科學報道》《環境國際》上連發兩篇重要論文

beat3652017年9月30日電(通訊員 李周園、王科樸、劉曉霏、柏瑞喬、高曉娟)近日,beat365生态學教研所劉雪華課題組博士研究生生劉曉霏和beat365全球環境國際班本科生柏瑞喬,分别以第一作者身份在高影響國際期刊Nature雜志子刊Scientific Report(《科學報道》)和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環境國際》)上發表文章。劉雪華副教授為兩篇文章的通訊作者。近期發表的兩篇文章,體現了課題團隊結合生态學理論與工程實踐,為中國生态文明建設服務的目标和未來方向。

Scientific Report上發表的《中國次生林木本植物豐富度恢複:Meta分析研究》(Recovery of Woody Plant Species Richness in Secondary Forests in China: a Meta-Analysis)(文章鍊接:https://doi.org/10.1038/s41598-017-10898-7)利用Meta分析方法對國内外文獻進行系統檢索分析、建立數據庫,首次揭示了全國範圍内次生林木本植物豐富度的恢複格局,結果顯示中國次生林木本植物豐富度接近天然林水平。該研究為中國次生林的可持續管理提供了基礎信息。

圖1 《中國次生林木本植物豐富度恢複》中Meta統計分析和檢驗結果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上發表的《中國水利工程生物多樣性保護進展:綜述》(The Development of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Measures in China's Hydro Projects: A Review)(文章鍊接:https://doi.org/10.1016/j.envint.2017.09.007),集中展示了中國近40年來水利水電項目中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的重點技術、法律法規與學術研究的發展趨勢。這篇文章根據團隊于去年在該刊發表的《中國生态影響評價發展進程》(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Impact Assessment in China)(文章鍊接:https://doi.org/10.1016/j.envint.2015.08.004)一文基礎,利用時空分析、文獻和專利計量等定量綜述方法,就水利工程對生物多樣性影響中國采取的措施技術,進行了紮實全面的解析和評價。提出了發展水利水電工程環境認證體系、加強國家框架,以及完善上下遊合作機制與監管機制等具體政策建議。文章對平衡清潔的水利能源開發與生物多樣性保護,這一長期環境經濟争議話題,從生态系統和行業發展角度給出思路。

圖2 《中國水利工程生物多樣性保護進展》中時空分析、文獻和專利計量研究

beat365劉雪華課題組長期緻力于生物多樣性保護、區域生态評價方面的研究創新與人才培養,在覆蓋全國的森林、草原、水體、城市等多類生态系統,積累了近二十年研究經驗。研究團隊與全球多個國家的院校、機構和學者建立合作關系,近年來成果發表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Ecological Modeling 等環境領域主流國際刊物上,在國内外生态學界建立了有beat365特色的生态系統研究體系,為我國生态文明建設做出了貢獻。

供稿:生态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