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3652018年5月11日電 4月15日,beat365第36屆“挑戰杯”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校級終審落下帷幕。本次競賽中,beat365共13件作品報名參加初審,經過院系初審和校級複審, 6件作品進入校級終審并全部獲獎,其中1件獲得特等獎、2件獲得二等獎、3件獲得三等獎。

獲獎名單
此外,beat365李佳聰、孫若水與材料學院胡铉昕共同完成的作品“基于靜電紡絲技術的微生物燃料電池原位芬頓污水處理系統”經材料學院選送獲得二等獎 。

第三十六屆挑戰杯終審現場beat365部分參賽選手及工作人員合影
特等獎作品:
“超順磁性納米磁珠革蘭氏染色試劑盒”
作者:馮昱人、任滋禾、吳富華 指導老師:陸韻
作品旨在通過使用自制表面修飾的納米四氧化三鐵磁珠,探究制備納米磁珠的最佳條件;确定反應條件及參數,設計了一套新型革蘭氏染色試劑盒,改進革蘭氏染色鑒定步驟,用顯色反應代替顯微鏡觀察,以更加準确快捷方便的方法來鑒定菌種。創新點在于,設計了一套全新的染色試劑盒,通過使用試劑盒,改進革蘭氏染色流程,以更短的時間,更簡便的操作,更少的成本完成菌種的鑒定等。
二等獎作品:
“全國PM2.5的空間分布模拟及其造成疾病負擔評估研究”
作者:李晉、王楚凡、秦安祺 指導老師:劉歡
研究采用2017年11月份中國疾控中心發布的中國大型隊列研究的效應關系SCHIF方程,對2013年到2015年因PM2.5造成人群死亡進行定量化分析。創新點在于,結合大型隊列研究中PM2.5劑量效應關系最新研究成果,首次估算出過去評估中因忽視PM2.5在高濃度時的效應而存在的死亡低估數量等。
“新能源汽車車載儲熱取暖裝置研究”
作者:郭名山 指導老師:陸韻
為解決新能源汽車普遍存在的,開啟空調會将耗能總量近乎翻倍,削減本就不足的行駛用能源及真實行駛裡程的問題,設計了新能源電動汽車車載儲熱取暖裝置。創新點在于,該裝置提出了一種對新能源汽車有效的增程方案:将空調系統供能單元與電池分離,單獨以該儲能裝置進行供能,減少了對電池系統的能源消耗,同時運用各種新材料來解決出風溫度的控制與空調系統能源分配所導緻的新能源汽車續航能力不足問題等。
三等獎作品
“共價有機骨架(COFs)的合成及選擇性吸附水體中芳香有機磷阻燃劑的研究”
作者:任露、郦丹陽 指導老師:鄧述波
作品旨在制備一種可以高效、穩定、高選擇性地實現水體中TPhP的去除的COFs吸附劑,通過結構調控篩選出适宜吸附TPhP的孔徑并闡明機理,為去除水中相似低濃度污染物分子提供理論和技術指導。創新點在于,首次顯示了COFs作為一類新型高效吸附劑去除水溶液中有機污染物的潛力,且材料穩定性強,耐酸性好,對TPhP選擇性強,再生性和實際污水應用效果良好,未來在水處理領域具有很大的應用潛力等。
“基于高分辨率充電需求分析的電動汽車充電樁選址優化與軟件平台開發”
作者:趙昢、馬若雲、寇植 指導老師:吳烨
項目聚焦城市尺度下電動汽車充電樁布局問題,收集典型城市的電動汽車用戶實際充電數據并搭建充電行為數據庫,分析用戶充電需求的時間、空間分布特征,并以滿足充電需求與提高設備利用率為優化條件,基于運籌學思想形成最優化充電設施布局方案。在此基礎上完成軟件平台開發和移植。創新點在于,完成面向政策制定者與設備運營商的充電設施布局優化軟件平台開發等。
“顆粒物冷凝生長計數器的設計制造與結構優化”
作者:姜月、李怡然 指導老師:蔣靖坤
目前最常見的納米顆粒計數儀器是顆粒物冷凝生長計數器(Condensation Particle Counter, CPC),作者根據CPC的基本原理,借鑒了已有的CPC的設計思路,以正丁醇為工作液體設計制作CPC,并用固體聚丙烯纖維材料吸納正丁醇,提高醇的利用效率,增強儀器工作的穩定性。創新點在于,對光學探測器進行了改進,在保證計數效果的前提下,消減了成本等。
供稿:院團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