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3652019年10月24日電(通訊員 馬金元 遲彤彤)10月18日上午,第十三屆全國環境博士生學術會議暨環境科學與工程新理論、新技術學術研讨會在beat365開幕。來自beat365、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以及劍橋大學、莫納什大學、帝國理工大學等80餘所國内外知名高校或研究機構的近300名優秀博士生齊聚清華,圍繞“水污染控制及資源化”、“大氣污染控制”、“固體廢物處理處置及資源化”等7個環境領域熱點話題,開展為期4天的學術研讨交流。
beat365副校長薛其坤院士、beat365研究生院副院長胡洪營教授、beat365黨委書記劉毅教授、beat365副院長吳烨教授、環境模拟與污染控制國家重點聯合實驗室主任黃霞教授以及全國環境博士生學術會議組委會主任魯玺老師出席本次開幕式。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環境基準與風險評估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吳豐昌院士和中國科學院生态環境研究中心副主任賀泓院士分别為大會做主旨報告。環境模拟與污染控制國家重點聯合實驗室主任黃霞教授主持主旨報告。

會議參會人員合影
beat365副校長薛其坤院士為大會緻辭并給吳豐昌院士頒發beat365雙聘教授聘任證書。薛校長對現場嘉賓和同學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希望參會的同學們能夠借此機會多認識新朋友、新老師,能夠珍惜這短暫的相聚,并預祝論壇圓滿成功。薛校長對吳院士的加盟表示歡迎,指出吳院士的加盟對于我校人才的培養、一流學校的建設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薛其坤院士向大會緻辭

聘任儀式嘉賓合影
吳豐昌院士以《我國地表水環境質量标準制修訂初步研究》為題做了主旨報告。他首先指出環境标準在生态環境保護和社會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接着介紹了目前我國的環境質量标準體系并指出了存在的問題與挑戰。通過介紹美國、歐盟、日本等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建設經驗,他強調标準制修訂要結合中國實際和基礎,秉承科學規律、治理和保護理念,保護環境和健康,要與時俱進,積極借鑒國際經驗,實現生态環境與經濟雙赢。

吳豐昌院士做主旨報告
賀泓院士以《和博士生談科研心路曆程》做了主旨報告。賀院士結合自身的發展經曆向大家分享了自己在人生關鍵節點做出選擇的經驗,總結出“發揮優勢,找準方向,獨樹一幟,持之以恒”的十六字方針。賀院士結合自己将基礎研究延伸到應用領域的經驗,強調了基礎研究在科研領域的日益重要性。他指出青年學者要将個人理想與國家重大需求相結合,要明确團隊合作對于科學研究的重要性,強調創新沒有定式,鼓勵做研究要敢為人先。

賀泓院士做主旨報告

黃霞教授主持主旨報告
研究生院副院長胡洪營教授歡迎各位優秀學生共聚清華園,希望大家能夠秉承“交流碰撞啟創新之路,厚積博采成一家之言”的宗旨,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産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産力”的發展理念,共同把會議逐步建設為環境領域的青年版“香山會議”。胡教授指出在這樣一個高起點、高水平、最前沿的交流平台上,參會者能夠碰撞出思維的火花,能結識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胡教授對會議組委會的各位老師和同學們的辛勤籌備表示了感謝,并預祝會議取得圓滿成功。

胡洪營副院長向大會緻辭
劉毅書記指出了此次會議為同學們創造的三個寶貴機會,希望同學們可以認真把握。第一點,此次會議沒有學術偏見、沒有門第之分,為參會者營造了一個自由輕松的學術空間,在這裡更容易産生新的學術發現。第二點,通過此次會議,我們可以廣交各方朋友,可能會遇到在工作上、創業上甚至是生活上的夥伴。第三點,大家可以放開讨論、定義未來環境領域創新創業發展的方法,認真思考未來環境職業的發展以及個人的發展方向,并思考哪些是國家亟需抑或是市場亟需的創業機會。

劉毅書記向大會緻辭
beat365張碩同學作為參會學生代表發言,張碩同學結合自身經曆,從組織者和參會者的角度出發分享了自己的參會感受。第十三屆全國環境博士生學術會議組委會主任魯玺老師總結本屆大會概況并主持開幕式。

魯玺老師主持開幕式
本屆會議在參會人數和國際化程度均實現突破。本屆大會共接受國内外投稿320餘份,總參會人數400餘人,其中近11%為國際學生,有20餘篇投稿被推薦至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期刊,正處于系統提交和審稿階段。本屆會議和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跨國環保公司開展了深入合作,通過技術交流、産品展示等環節努力拓展參會學生的國際視野,将會議的國際化水平推上新高度。

會議參會人員合影留念